• 中国多地新冠病例散发 双节将至如何防传染?

    #新型冠状肺炎#
    随着北京、辽宁、四川、浙江等地接连出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散发病例成为岁末年初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程中的又一考验。
      距离元旦还有一天,距离农历春节也不过42天,在这两个重要的节日里,人们的出行和聚会是否会受到散发病例的影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我们虽然取得了抗疫的重大成果,但多地散发的确诊病例依然提示疫情防控要做到慎终如始,双节之中防控工作更加谨小慎微。
      近些年中国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进口生鲜被摆上了很多家庭节日或是日常的餐桌。从今年6月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疫情,到近来大连、北京等地与冷链食品有关的散发病例,进口冷链食品让民众“望而却步”。
      这涉及到一个新冠病毒“环境传人”的概念,也称“物传人”。通常指物品受到病毒污染,人接触后造成感染。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向媒体表示,“物有感染的话,多大浓度会传染?怎么传染?怎么消杀?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可以确定的是,进口冷冻食品还是可以食用的。”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各地都按照国家要求对进口冷冻食品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降低公众暴露风险。另外,总体来讲冷冻食品被污染的概率并不高。
      冯子健透露,目前中国没有发现消费者接触进口冷冻食品和外包装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报告,但他提醒民众在购买、烹调冷冻食品时仍需多加注意。比如,处理食材前要洗手,做到生熟分开;加工烹调做到烧熟煮透。
      近期,各地针对双节期间的疫情防控,陆续出台相关举措,倡导非必要不出行、错峰出行,中小学校也在陆续就提前放假展开部署。面对日益紧张的防控形势,很多人在走与不走之间犯了难,这其中的隐忧在于行程中未知的风险——即我们不知道自己会在何时何地遇见一个潜在的确诊患者或无症感染者。
      “目前,在一般的社会面,中国的传播风险是非常低的。”冯子健分析称,对于散发病例我们发现的都比较及时,大规模的隔离筛查和区域性的防控举措可以有效控制散发病例的进一步传播。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汪大明从传播概率角度指出,目前国内散发病例数十例,而中国14亿人口,“只要防控做得好,病毒已经失去了大规模流行暴发的可能性”。
      但是,感染风险低,并不意味着防控可以放松。钟南山近日公开表示,现在出行确实要更
  • 2020年12月31日 18时46分来自 日新微博
  • 评论 0
  • 手机玩微博

    手机版 手机端
    Powered by 日新微博 © 2018 - 2020 日新网